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限制廢物,“紙板奶奶”和得克薩斯廢品回收商遭遇困難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將廢紙、廢舊塑料和不需要的金屬運往中國,在那里,它們被用作原材料,助推中國由出口拉動的制造業繁榮。2016年,中國進口了價值約為180億美元的固體廢物。但中國不想成為世界其他地方的垃圾桶。今年夏天,出于對衛生和環境的擔憂,北京的監管機構開始對“洋垃圾”實施異常嚴格的限制。


今年夏天,在這里的廢紙板市價下降近三分之一時,從事廢品回收的梁小元(音)開始感到擔心。


梁小元說:“我開始不吃晚飯,這樣我就能有更多時間工作。”她已經在兼職做洗碗工,晚上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每個月收入只有500美元。廢紙板價格下降到每公斤約合6美分左右,這需要她作出更多犧牲。


報道稱,中國的決定正在對一條龐大的供應鏈帶來影響,這條供應鏈從得克薩斯州的大型廢物處理公司延伸到香港像梁小元那樣在大堆紙張和塑料中仔細挑揀的“紙板奶奶”。廢品經銷商急于在亞洲其他地方找到買家,但中國市場規模太大,無法輕易被取代。


北美第一大生活垃圾回收商休斯敦廢物處理公司總裁吉姆·菲什說:“這幾乎就像一夜之間關閉了閥門。”


報道認為,中國近年來為拉動增長而令制造業機器更加快速地運轉,官員們一度愿意容忍廢品的一些缺點,即對當地土壤和河流造成的污染。但中國的經濟實力使它不再需要作出這種環境犧牲。


報道稱,中國對進口垃圾的監管努力開始于2013年,當時,一系列的港口檢查迫使海外回收商改進作業過程并投資于新的垃圾分類技術。


報道稱,今年7月,中國加大了力度,它通知世界貿易組織,它將在今年年底前禁止24種廢物進口,包括某些種類的紙張和塑料。中國監管機構也開始限制廢紙進口。


報道稱,在美國,中國的新規定意味著更多垃圾將被留在國內。這也意味著美國垃圾填埋場將有更多廢物。


相關專家亞當·明特說,回收商可能還必須升級設施來處理廢物,這會讓美國城市和納稅人增加成本。